为深化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推动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4月18日,宣汉县峰城镇中心校全体语文教师齐聚一堂,以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为契机,开展“双师课堂”赛课活动。
活动采取“现场抽签”方式随机确定授课教师及班级,以“无预设”的即兴竞技点燃教学创新火花。通过“以赛代研、以研提质”的实践路径,实现教师能力提升与优质资源共享的双向奔赴,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鲜活动能。
活动在文敏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课文《青蛙卖泥塘》一课中拉开了序幕,文老师巧妙运用智慧教育平台的动画资源与互动游戏,将“青蛙卖泥塘”的故事转化为沉浸式学习体验。线上名师通过视频引导朗读与情节梳理,线下课堂中,文敏老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青蛙”与“小动物”,结合平台中的动态插画,引导学生理解“改造环境”的深意。
杨静老师执教的中段习作《有序描写动作》一课,以课文《纸的发明》为引,巧借智慧教育平台搭建“析—观—说—写”学习链。她首先聚焦文中“浸、捣、捞”等动词,引导学生串联动作链条,感知工序描写的逻辑性;杨静老师以《剪窗花》为媒,依托智慧教育平台开启“眼—口—手”三重训练:学生先凝神观看非遗匠人剪窗花视频,从“折纸、勾线、运剪”中捕捉动作细节;将零散动词织成有序表达;最后迁移至生活场景,以“包饺子”“洗衣服”等亲历事件为素材,落笔成文。剪尖游走如笔锋流转,课堂在“观察—表达—创作”的闭环中,让传统技艺与儿童语言悄然相融,纸屑纷飞间,跃动着思维与文化的双重火花。
文婷老师执教高段文言文《自相矛盾》一课,借助智慧教育平台的名师诵读音频、情景动画及互动答题功能,突破古文理解难点。线上名师解析文言字词,线下课堂中,文婷老师组织学生分组演绎“楚人卖矛与盾”的情景剧,并利用平台“弹幕讨论”功能实时收集学生观点,围绕“生活中是否也存在自相矛盾”展开思辨。课堂最后,学生通过平台提交“现代版《自相矛盾》”微故事,让传统文化照进现实,深化哲理认知。
活动尾声,该校分管教学副校长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要以“技术融合度、目标达成率、学生参与性”为标尺,为每一节双师课堂精准把脉,充分肯定活动成效,他指出“云端名师资源与线下课堂的‘无缝焊接’,既打破了教学时空壁垒,又让教师从‘单兵作战’转向‘智慧共生’”。让智慧教育真正成为“托举师生成长的双翼”。(通讯员 王安妮)
宣汉县峰城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