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广大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文化自信,实现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推进学校“文化兴校”战略,2018年12月,达川区赵家学校扎实开展文博教育活动,让广大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引导广大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知识、规范行为、涵养人格。
文博研学——博物馆寻宝
12月19日,在该校校长李勇的带领下,达川区赵家学校文博研学小组成员代表来到学校文博教育学习实践基地——达州市博物馆,开展文博研学活动。
达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众多,有恐龙馆、巴文化馆、书画廊、瓷器馆、近现代达州馆、巴渠民俗文化馆等展厅,陈列了众多化石、铁器、瓷器、字画、民俗物品等历史文物,让穿梭在其中的同学们,仿佛推开了历史之门,大家禁不住欣喜的目光,面对充满历史气息的展品,时而驻足,屏息观看,若有所思;时而对着某件展品如获至宝,赞叹不已,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细节。在同学们的专注和聆听中,两个多小时的研学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随后,学生又来到达州市人民广场,参观了达州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了解改革开放40年来锦绣达州发展的变迁,激发了勤奋学习的热情。
陶艺课堂——妙趣又横生
“在人类进化史中被淘汰的东西太多,而陶似乎一直从容地走过了万年。一抔土,经过了练泥、拉坯、修坯、晒坯、画坯、上釉、烧窑,涅槃重生。”在赵家学校美术教师陈明的陶泥课堂上,他生动地这样说道。
活动中,同学们接受艺术的熏陶,学习制作泥塑作品,了解陶艺制作原理。瞧!同学们一个个手拿陶泥按照陈老师的步骤聚精会神地做着各种作品;陶泥在同学们手中犹如“黏土精灵”,任凭同学们怎么捏、揉,一件件独特的作品展示在眼前。孩子们在揉、搓、捏、拧、撕、接、压中表现出的认真与专注与“工匠精神”不谋而合。每一件作品里面都包含着一个故事,或是童话,或是歌谣,或是传说……孩子们获得了美的感受,培养了孩子们怀匠心、行匠事、做匠人的情怀,给学生心底播下工匠精神的种子。
红色教育——坚定跟党走
达川区赵家学校依托学校独有的彭立人红色革命资源优势,结合党的建设、文化建设等工作,深入挖掘打造彭立人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结合实际开设了集重温入党誓词、聆听红军故事、参观革命纪念馆等内容的“红色课堂”,为全校学生思想教育搭建了新平台,让红色文化与爱国信念在学生心中扎根。
在12月24日的“明党史、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教育活动中,该校冉琴教师以同学们熟知的张爱萍将军的生平事迹为切入点,用规范、简练、生动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向学生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长征。在教育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持下,同学们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奇迹般地开创出新局面的长征精神。随后,冉教师巧妙地引入到赵家学校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彭立人故居,向学生讲述彭立人革命事迹,宣扬彭立人精神,重温达川大地的红色历程,深刻体会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的爱国情怀。(通讯员 张子海 李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