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犬吠,打破了山间的沉寂,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拄着棍,站立在农舍前朝远处张望,突然大声喊道:“来了,来了,扶贫的来了!”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一幕发生在12月9日的午后-----沿河学校教师的扶贫路上。
留守老人情难寄,扶贫队员来陪伴
说这话的老人是精准扶贫户黎明兴,今年74岁。老人所在的村子土名叫周家坡,条件恶劣,脱贫不易。
当地因地制宜制定劳务输出脱贫,村子里的年轻人均被介绍到外地务工,留下年迈的父母在家中照看房子和几亩土地。在帮扶下,这些贫困户家庭的收入逐年上升,可家中老人却因为没有子女的常年陪伴而倍感孤独。沿河学校李浪校长了解到这类贫困家庭的情况后专门制定针对性的方案,要求帮扶责任人多到他们家中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帮一帮,把民情走访和每周2次的结对帮扶落到实处,彻底解决外出务工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结对帮扶见真情,民情走访除恩怨
在学校的号召下,老师们走村入户,到帮扶户家嘘寒问暖,为留守老人打扫卫生,整理家务,闲话家常,细致入微的开展着帮扶工作。每周两次的陪伴更让这些留守老人倍感温暖,渐渐的大家成了这些老人的知心人,成了他们倾诉烦恼的倾听者,成了他们当中矛盾调解的调停者;在这些老人心里早已把帮扶的老师看做了自己的亲人。
在一次民情走访中,该校副校长万雄了解到他结对帮扶的两名帮扶户黎明兴和吴清玉两位老人,虽然同住一个院子里,却因一些小事总是闹矛盾,多年积怨。为了化解两位老人间的矛盾,增进邻里感情,进一步做好扶贫工作。万雄同志多次与两户贫困户的子女电话交谈了解矛盾根源,并私下分别与两位老人谈心、交流、做工作,化解矛盾。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位老人终于被万雄的诚恳所打动,决定放下恩怨,摒弃前嫌,握手言好。这可让万雄高兴坏了,心想:“不能简单的就这样处理,得安排个什么仪式。”想着,想着,灵机一动:“要不,摆一顿和解酒吧!嗯,对,就和解酒!”
杯释前嫌成新友,邻里团结一家亲
故事回到开头。12月9日(周日)午后,万雄在城里买来老人爱吃的菜,在家中蒸好了肉,打好了酒,备好了油和调料后,顾不得休息片刻,就往老人家中赶。两位老人早已在家门口盼望,看到远处提着大包小包的万雄高兴的喊出了声来。一阵忙碌后,万雄端出了一桌丰盛的菜。这时应邀前来的村干部也到场了,在村干部的见证下,两位老人举起酒杯道出了埋在心里多年想说的话,后悔当初的计较和抹不开面,喝下了这杯和解酒。在欢愉的氛围中两位老人终于将多年积怨的矛盾化解,邻里关系亲如一家。此举为脱贫奔康创造了一个好环境。
沿河学校在脱贫帮扶工作中,拓宽思路,突破极限,结合民情走访,即抓扶贫增收,又解民之所忧;深层次开展扶贫,誓言决胜脱贫攻坚。(通讯员 谯勉华 李远兵 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