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一场以党建为引领、校地联动为纽带的创新实践,正在四川省宣汉县大成镇三桥社区悄然展开。宣汉中学蒲江学校与三桥社区通过组织共建、产业共兴、治理共抓、成果共享,探索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建引领。”宣汉中学蒲江学校党委书记肖江同志在9月16日联合党建活动中强调。学校党委与三桥社区党总支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通过主题党日活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四心教育”专题党课等,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创新开展“驻村干部讲党课”活动,全年实现社区党员全覆盖。这种“送课下乡”模式,不仅提升了基层党员的党性修养,更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
宣汉中学蒲江学校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构建“消费帮扶+产业培育”双轮驱动模式。一方面组织学校食堂定向采购、教职工爱心认购,帮助销售农产品;另一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对接,推动中药材、柑橘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今年以来,已帮助社区销售农产品价值超10万元,有效激发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是让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学校与社区共同发力,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解决人畜饮用水以及灌溉用水铺设排灌系统,联系协调相关部门改善基础设施,联系医院开展免费义诊活动……
这些暖心举措背后,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建立“一户一策”帮扶机制,对4户未消除风险监测户(共6人)进行精准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学校与社区共同推动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联合司法所开展法律宣讲,协助修订村规民约,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这种校地联动模式,不仅带来了资源和技术,更带来了新的治理理念。通过文化浸润、教育帮扶等方式,帮助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乡村振兴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为确保帮扶工作持续有效,学校成立了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定期沟通机制,及时了解社区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帮扶策略。
这种“组织化推进、项目化运作、制度化保障”的模式,确保了帮扶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真正做到了帮扶帮到点子上、振兴兴到关键处。(通讯员 向阳董)
宣汉中学蒲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