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青少年的安全意识与法律素养,9月8日下午,宣汉县特殊教育学校听障班及培智高年级全体师生开展了2025年度“3.15”消费维权知识普法活动。普法团队志愿者们齐聚云端,以“安全“为主题,通过手语示范和案例讲解,为师生空中送法,切实提升了该校师生的安全防护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一、网络安全:筑牢虚拟“防火墙”
中国人民大学李霓以网络环境中的自我保护为主题,以真实案例为突破口,强调了网络暴力和网络性侵的危害性。面对网络暴力时,我们要记得并努力做到三点:保存证据、及时求助、勇敢举报;面对网络性侵时,我们要警惕诱骗、保护隐私、勇敢拒绝。“遇害不是受害者的错“,我们要谨记法律会给予我们强大且有力的支持。
二、反诈防拐:织密防范“安全网“
清华大学王腾围绕诈骗与拐骗两个问题展开宣讲。针对诈骗问题,王腾以讲解“电话手表卡被盗“、”刷单诈骗“等经典案例为起点,详细讲述了犯罪分子的惯用伎俩,让师生直观认识到诈骗行为的风险和危害;针对拐骗问题,王腾分享了”龙龙被拐“、”青年被骗至境外电诈园区“等真实案例,提醒大家:在当下社会,家长要切实履行看护责任,青少年要克制欲望、保持理性,面对”高薪诱惑“和”爱情诱惑“,要及时说”不“。
三、校园安全:守护线下“平安圈“
北京大学谭天琪从校园安全和出行安全展开宣讲。为建立同学们对反恐防暴重要性的认识,她讲述了案例:“昆明校园持刀案“,提醒同学们遇到突发情况要保持冷静并及时报警寻求帮助;此外,她还列举了欺凌行为的多种表现形式:身体暴力、语言攻击、网络霸凌,并科普了相关法律责任。为树立青少年出行安全方面的意识,谭天琪以真实案例讲解交通规则与校外活动注意事项,提醒同学们要牢记”外出不离队、谨慎交友,随时做好应急准备“。
四、手语推广:搭建沟通“连心桥“
西南政法大学志愿者贾静雯、吕易宣在活动始端带来法律手语教学视频,高度概括了本次普法内容和普法关键词,以形象见抽象,以学识入生活;四川大学志愿者吴燚制作并提供“安全公约视频“,呈现了当下校园的安全情势,并向师生们发出安全行动倡议。
志愿者们以多元形式推动手语与“安全第一课”深度融合,倾情奉献,为同学们加固了安全的护栏,让法律看得见,更让法律听得清。该校师生在此次活动中也更明白了“安全”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防范。(通讯员 文馨 杨君宜)
宣汉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