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四川省宣汉县庙安镇天宝中心校的学子们踏上一场沉浸式的文化自然探索之旅。学校以"触摸历史文脉,对话绿水青山"为主题,组织学生走进罗家坝遗址博物馆与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在行走的课堂中感受巴文化的厚重底蕴,体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
清晨的朝晖中,学生们走进全国规模最大的巴文化专题博物馆——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当高浮雕虎纹青铜钺、刻画着神秘符号的陶罐等300余件珍贵文物渐次呈现,孩子们屏息凝神,仿佛看到巴人武士手持柳叶剑征战四方,听见白虎图腾在巴山深处长啸。"这件嵌错水陆攻战图的铜壶,再现了古代巴人‘歌舞以凌殷人’的战斗场景",随着讲解员的指引,学生们通过多媒体动态复原技术,目睹青铜器上的纹饰"活"了过来,巴人渔猎、制盐、祭祀的生活图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八年级学生桂艺灵在研学手册上写道:"原来我们脚下的土地,曾有这样骁勇智慧的祖先。"
午后,研学队伍转赴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在拥有成片原始青冈林的核心区,聆听着鸟鸣,深嗅着檫木花香,学生们化身自然侦探,他们仔细观察树皮裂隙间的苔藓群落,采集不同形态的落叶制作生态标本。当步入知青林区域,陈列着搪瓷缸、煤油灯的老照片墙让时空倒转——上世纪六十年代,近60余名知青和林场职工在此垦荒造林,他们发扬“战天斗地”精神,从远处肩挑背驼运来泥土,挖坑打窝,将青春热血浇灌成1650余亩人工林海。摸着当年开山用的铁镐,四年级的吴溪茉同学感慨:"他们用双手把荒山变成绿洲,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这场研学不是简单的参观游览,而是深度学习的实践场。"该校负责人介绍,此次研学活动通过"文物+生态+红色"的立体课程,让学生们在历史与自然的交融中收获成长。我们将继续创新实践育人模式,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让绿水青山中的故事传下去,培养有根有魂的新时代少年。"
暮色渐起,满载而归的大巴车驶过青山叠翠的盘山公路。这场融合文脉寻根与生态启蒙的研学之旅,正将文化自信与生态文明意识的种子,悄然播撒在孩子们心田。(通讯员 冉华东)
宣汉县庙安镇天宝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