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为助力学校数学教师深入解读统编教材,准确把握统编教材背景下的课程创新,2021年9月25-26日通川区三小两名数学教师赴成都七中万达学校通锦校区参加为期2天的第九届《巴蜀新课堂》(下)---“统编教材背景下的课程创新”暨全国小学名师优课教学观摩研讨会。
一场场视听盛宴,是思维的碰撞,是理想的渗透。在座的参会教师们被名师们匠心独运的组织教学能力深深地折服,也感受到了数学教学的魅力!
贲友林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整节课秉承“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的理念,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一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要让学生有准备地学,在深层互动中学,在研究性练习中学,在自我调节中学。二是用学的路子探索教的路子。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的不同,教师采取的策略也不同。三是把自己教成一个像孩子一样的学生。课堂应是师生共学的课堂,师生共学,同学,互教互学。
黄爱华老师执教的《认识百分数》,着力凸显了“以生为本、以新课程为真”的要旨。一是充分发掘学生生活资源,让学生在生活区域中发现数学。二是充分尊重学生学习权利,让学生在发言交流中学习数学。三是充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能力提升中感悟数学。
顾志能老师执教的《确定位置》,他引导孩子们大胆猜想、验证。孩子们每一个小小的发现,每一句精彩的回答,都得到顾老师的鼓励和称赞。顾老师一次次弯下腰或蹲下身子亲切地和孩子交流,那种谦逊和关怀令人感动。他强调,每一位老师都要将发展思维作为数学教学的本真追求,挖掘每个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维元素,引导学生去经历思维提升的过程。
沈勇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再认识》,这堂课“逆流而上”,步步提问直接挑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走进了数学的思辨之路。学生经历猜想、验证、交流、探索的过程,不仅发现了长方体的神奇,更能感受到数学的美妙,真正做到了学中有“惑”,学有所获。
四位专家名师的精彩课程,让大家受益匪浅。名师课例观摩结束后,两名老师决定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从点滴之处着手,语言的组织能力上要加强,教育智慧要不断的提升,真正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分享是愉悦的,知识是传播的。为让每一位教师学到新的教育理念,让大家注入新的血液。区三小于2021年9月27日组织全体数学教师针对此次学习进行了再次培训。李泽铃老师带上满满的收获,不遗余力的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大家进行分享。
品巴蜀新课堂,悟数学之创新,愿区三小全体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路上,守正创新,砥砺前行!(通讯员 李泽铃)
通川区三小,学习教学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