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便是中国人的脊梁。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英雄一家人。
从左到右依次是:妻子符霞、儿子赵昶皓、丈夫赵毅
赵毅
中共党员,达州市中心医院感染与疾病预防部副主任,感染科副主任
符霞
达州市第一中学校生物高级教师,初中部生物教研组长
赵昶皓
达州市第一中学校初三学生
这个寒冷的冬天,瘟神挥着魔爪突然袭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一次重大的考验,赵毅第一个向组织请战:“让我上吧,我有抗击非典和援非的经验,我要到前线去与病毒决战,我是一名党员,特殊时候,就应该冲在第一线。”
2020年2月13日凌晨三点,接到驰援疫情一线的通知,他立即收拾行囊,擦干亲人惜别的泪眼,奔赴哭泣的武汉。
达州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副主任赵毅率领20名达州勇士驰援湖北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一线。
达一中同事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在工作群给赵医生的爱人符霞老师留言。
近期,赵毅医生又传来消息~~~“2020年2月15日,达州援鄂医疗队进驻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短短5天时间,我们同来自全国各地的9支医疗队一起,把肿瘤专科医院变成了传染病隔离病区……”
我自豪,我是战士——赵毅
时间过得真快。从2月15日我们达州援鄂医疗队进驻武汉已经整整10天了。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在我们到达时,短短5天内就从一个肿瘤专科医院变成了传染病隔离病区。目前由安徽省立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医院、附属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四川省1队、四川省2队、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和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共九支医疗队11个病区收治病人。我们达州援鄂医生实行在岗6小时4班倒,在9楼病区;护士实行在岗4小时6班倒,在10楼病区。
通过短暂的磨合,来自于四川36个单位的284名医护人员在第七、八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委的领导下,迅速地投入到隔离病房的医疗救治工作中去。不到两天时间,两层病区128张床收住满员。
来自不同的专业,很多医护人员最初尚不能完全正确地穿脱防护服。身处一线,我们深知防护的重要性。在院感老师的严格检查要求下,经过紧张的培训、演练,队员们均能迅速有序地进入病房。尽管大家裹着几层严实的防护服,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但我们医护人员也是一名普通人,也会有畏惧之心。那一刻,是职业的坚守,是使命的选择,是医者的担当,是自己肩上的职责,告诉我们要牢记自己的初心,即使面临再大的危险。在隔离病房里,大家没有畏惧,紧张而有条不紊地工作,就像在自家医院科室的日常工作一样,全然忘记了自已在异乡他处,面对的是随时有可能将疾病传染给自己的环境。
不知何时开始防护用品将脸勒得出现了红块,让人感觉到头疼胸闷,护目镜满布雾水让人看不清。随着工作的投入,脸上、头上似乎都没有了知觉,只有大脑和手脚仍在按流程行动。时间长了,每个人的面部、鼻子、耳朵会被口罩压出了深深的痕迹,有些部位甚至出现了红肿。每天脱下防护服的一刹那,大家都会感觉如释重负。打开水龙头,在温水触碰到皮肤的一刻,钻心的疼痛会令人眼泪不自主地流下来。
大家来自多个地方并不熟悉。每一位队员进入隔离病房前,都会在隔离衣贴上标注,写上自己的姓名和单位。我们会互相检查彼此的隔离装备是否有漏洞,互相提醒,互相帮助。这时,我们是战友。
每天,我们穿着尿不湿,穿着厚厚不透气的隔离服,戴着看不清楚的护目镜上班,然后要在花几个小时上下班的消毒工作中度过。我们很辛苦,但我们很自豪,因为我们是战士。
时间在不停的奔波和忙碌中过去了。危难当前,我们是白衣逆行者,我们是白衣战士,同时,我们也只是众多拥有爱国心之中的一名普通中国人。无数和我一样从祖国四面八方驰援而来的医务人员,每天都在武汉的各所医院里呵护着新冠肺炎患者,与他们一起挑战生命的奇迹。每当痊愈的新冠患者喜笑颜开地离开病房时,心里涌出的是满满的成就感,还有满满的幸福感,以及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强烈自豪感,那种强烈的使命感油然升起。在这里我们体会到:病患不再是刚开始对病毒不了解的茫然与惧怕,变得更有信心。医治工作随着一个个康复者走出隔离区,一切开始走向有序化。我们更深刻体会到整个国家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决心,曙光就要来到。"冬已尽,春可期,山河无恙,人间皆安!"这是我们所有人的心声。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有人说:“在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肯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赵医生的身后就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女人,她把工作和家庭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就是达一中的符霞老师。
符霞:达州市第一中学校生物高级教师,现任初中部生物教研组长、初三年级生物备课组长。坚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开开心心育人”,从教20多年来,秉承勤勉敬业、踏实工作、立德树人的原则,2017年参加了达州市中考命题工作,2018年参加“一师一优”课并获得省级优秀,多次获得校“教学标兵”“教学能手”称号。
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使命,作为达一中的一名教师,符霞老师第一时间响应学校号召,时刻待命,做好停课不停学的各项准备工作。作为初中部生物教研组长的她,利用微信和腾讯视频会议,向组内教师传达:“网络教学我们一样要集体备课先于直播课堂,直播课堂线上教学和线下作业同步进行,落实到位。”她对组内年轻教师给予厚望:“我们是初中毕业年级,疫情的每一天对我们的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切不可有半点懈怠,虽然生物中考只有30分,但学好生物知识,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着终身的意义。”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导师,孩子的成长方式最可能就是“复制”自己的父母,人生这条路,父母先行,孩子才能紧跟其上,有一个好的榜样,胜过千万句耳提面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疫情期间,赵毅医生和符霞老师的儿子赵昶皓在干些什么呢?
这是英雄的一家,父亲是抗疫好医生,母亲是人民好教师,儿子是宅家好宝宝,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最好的自己。我们相信,通过每一个人的努力,如约而至的不止是春天,还有更美好的明天。待到山河无恙,春暖花开之时,让我们在一中校园相聚,这里,将是你梦想开始的地方!(通讯员 柏中娟)